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266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宁夏沿黄城市带位于宁夏东北部,不仅是干旱地区地理研究的重点区域,也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基于2000—2018年的MODIS地表温度、土地覆盖类型以及植被覆盖率数据,通过计算热岛比例指数 (URI),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及Sen’s斜率估计法,对宁夏沿黄城市带近20 a白天和夜间的地表温度(LST)和热岛效应时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近20 a来,宁夏沿黄城市带大部分地区[WTBX]LST变化不显著,但在植被覆盖率增加区域,白天LST显著减小而夜间LST显著上升;植被覆盖率减小区域与之相反;夜间LST[WTBZ]变化幅度强于白天。(2) 宁夏沿黄城市带的热岛效应通常在白天较弱、在夜间较强;白天和夜间时刻的城市热岛效应在一年内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特点,白天春冬较强,夜间夏季较强;过去近20 a,宁夏沿黄城市带白天热岛效应呈现稍微减弱趋势,夜间热岛效应呈现稍微增强趋势,但变化趋势均不显著。(3) 从植被覆盖率和地物类型两个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植被覆盖率是影响地表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城建区与郊区主要地物温差的改变是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的重要原因。从长时间序列变化的角度详细分析干旱区城市热岛的特征和变化原因,可为干旱区城市热岛带来的环境问题治理提供参考,也为研究干旱区热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厦门市弯箱梁自行车桥的地震响应规律,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自行车高架桥三维壳体模型,在考虑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水准作用及不同加载方向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反应谱分析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该桥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自行车桥z方向位移分量最大,且z方向分量极值均发生在曲线分叉段;相对剪力而言,桥墩竖向支反力相对较小;E1和E2地震水准响应情况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桥梁结构未进入塑形状态,抗震性能良好,安全性指标较高;反应谱法计算得到的响应包络值相对3条不同的地震时程结果的峰值大,在实际桥梁抗震分析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分析结果。文章研究结果对今后自行车桥设计和抗震性能分析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为研究者对该类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Fog has recently become a frequent high-impact weather phenomenon along the coastal regions of North China. Accurate fog forecasting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dictability and mechanism of fog 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synoptic-scale circulation. One frequent synoptic pattern of fog formation in this area is associated with cold front passage(cold-front synoptic pattern, CFSP).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redictability of a typical CFSP fog ev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alyzing key characteristics of synoptic-scale circulation determining fog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The event was ensemble forecasted with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Two groups of ensemble members with good and bad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were selected and composi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is case wa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simulated strengths of the cold-front circulation(i.e., trough and ridge and the associated surface high). The bad-performing members tended to have a weaker ridge behind a stronger trough, and associated higher pressure over land and a weaker surface high over the sea, leading to an adverse impact on strength and direction of steering flows that inhibit warm moist advection and enhance cold dry advection transported to the focus region. Associated with this cold dry advection, adverse synoptic conditions of stratification and moisture for fog formation were produced, consequently causing failure of fog forecasting in the focus region.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 synoptic-scale information for improved CFSP fog forecasting, and enhances understanding of fog predictability from perspective of synoptic-scale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4.
阮于洲  王晨阳 《测绘通报》2019,(11):153-155
着眼于明确机构改革后基础测绘在自然资源管理业务格局中的职责定位、工作重点,以及如何按照新《测绘法》更好地履行"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服务"的法定要求,分析了"十四五"基础测绘发展的基本形势,据此提出"十四五"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遵循,明确了工作重点和相关措施,相关观点已经在"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风暴潮与南海局地生成台风风暴潮不同,本研究在假设两种台风气象条件相同情况下,研究随台风而来外围海水所形成增水对南海沿岸的影响。以0814"黑格比"强台风风暴潮为基础,使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设计对比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台风登陆时引起的增水最大,最大增水出现在台风路径右侧,其中在沿岸区域,外围海水形成增水约占总增水10%,且大约3 h后出现增水回震现象。同时,设计对比试验,研究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风暴潮对台风路径、台风强度、台风移动速度和流入角等气象条件敏感性,并获得与前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landsat5和landsat8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ESRI和ARCGIS等软件对广东省2006—2015年的海岸线进行提取,并对围填海信息的类型和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广东省围填海的地理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广东省在10年间围填海面积增加了94.936 km2,主要用途为城镇建设和养殖用海,围填海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了整个广东省围填海面积的近60%。  相似文献   
7.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微观形貌和矿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软玉颜色丰富,近年来对青海软玉矿物学的研究不少,但针对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矿物学特征的研究还存在欠缺。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及粉晶X射线衍射仪器,从透闪石微形貌特征、微观结构、矿物组成及结晶度四个方面,研究了青海软玉颜色与矿物学特征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白玉、烟青玉、糖玉中透闪石主要为纤维状,显微纤维变晶结构,结晶度为96. 12%~96. 88%;青白玉和翠青玉中透闪石主要为叶片状,显微叶片变晶结构,结晶度为97. 35%,97. 32%;青玉和碧玉中透闪石主要为叶片状,显微叶片-隐晶质变晶结构,结晶度为95. 48%,95. 29%;黄玉中透闪石主要为柱状,显微柱状变晶结构,结晶度为97. 84%。青海软玉主要组成矿物均为透闪石,含量在95%以上,部分次要矿物如翠青玉中的榍石、黄玉中的钙长石、青玉中的菱镁矿、碧玉中的铬铁矿、糖玉中的斜黝帘石只出现在特定颜色的青海软玉样品中。研究认为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矿物学特征确实存在差异,这些特征为研究不同颜色青海软玉成矿环境及成矿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浙江省义乌市2015—2019年逐小时气象观测数据(相对湿度、风速、地气温差、能见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AQI)数据, 分析了义乌地区低能见度天气(观测能见度lt; 10 km)的分布特征和气象要素条件。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LSTM)模型对逐小时能见度进行模拟, 分别对比了观测能见度作为输入变量与否的模拟效果; 根据义乌地区低能见度天气条件的特征, 将模拟时段分为三个时期(11月至翌年2月, 3—6月, 7—10月), 对比了分时期模拟的效果; 以及评估了模型的预报步长。结果表明: 高湿、高污染、气温高于地温和低风速是义乌地区低能见度天气的主要特征。LSTM模型对单站能见度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当输入参数中加入历史观测能见度时, 能大幅提高模拟准确度, 日均能见度模拟结果均方根误差RMSE=0.63 km, 平均绝对误差MAE=0.51 km, 拟合优度R2=0.99;分时期进行模拟能得到更精准的模拟结果。本研究中选用的输入要素在冬季(11月至翌年2月)模拟效果最好, RMSE=2.35 km, MAE=1.46 km, 低能见度均方根误差RMSE_10 km=1.81 km, 低能见度平均绝对误差MAE_10 km=1.13 km, R2=0.83; 3—6月的模拟中, 输入变量中不加AQI模拟效果更好, 这意味着3—6月义乌地区的低能见度天气以雾天气为主导, 加入过多变量并不一定能提高模型准确度; 随着预报步长增大, 模型预报效果变差, 预测步长等于3 h, R2=0.71, 预测结果已不具备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卵石土场地地震反应特征,基于四川成都典型卵石土场地,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卵石土场地在不同地震波、不同地震强度激励下的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加速度频谱反应及动土压力反应,并且对其场地地震反应非线性效应及土体动剪应力-动剪应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卵石土场地表层土层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介于1~1.4之间,下部土层放大效应较小,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介于0.9~1.2之间。卵石土场地对地震波具有低频放大,高频滤波的作用,滤波频率上、下限随激励强度的增大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激励强度较小时,土体尚未破坏,动土压力在地震过程中逐渐增大;随着激励强度的增大,动土压力反应明显增大,表现出骤减后逐渐增大的现象。在激励强度较小时(SN1),中部土体最先进入非线性反应阶段,地震波在中部土层能量损耗最大;激励强度较大时(EL3),土体均发生了较大变形,土体最大动剪应变达到1.7%,此时卵石土场地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0.
海底硬岩是世界大洋钻探实现“莫霍钻”目标必然钻遇的地层。世界大洋钻探实施的航次中已多次钻遇海底硬岩,不仅采获了岩心样品,也在钻进施工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搜集了近年来世界大洋钻探实施的309、312、335、360和384等有关海底硬岩钻探航次的资料,在对航次情况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目前海底硬岩钻探在钻头、井壁稳定以及取心工具等方面遇到的挑战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对今后海底硬岩钻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